实验项目描述

实验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使用

多场景无人机摄影摄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新闻传播、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它改变了教师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结合翻转式课堂的实验教学理念,在科学的实验设计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实操练习,结合教师的实验指导,在多场景的实践操作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实验报告的每个步骤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阅评价,共同完成实验项目,形成符合无人机摄影摄像要求而有富有个性化的实验作品。

基于翻转课堂的引导式、开放式教学,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以预习考核方式引导学生主动预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在学校虚拟仿真开放式实验室进行。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实操手段和教学空间,弥补无人机摄影摄像教学需要动用昂贵易损坏无人机的不足,也可以避免在真实场景中遇到的危险处境;同时,该项目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无人机摄影摄像的基本技能。

2.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本项目是《国际文化产业与文化自贸》课堂的一部分。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搭建了高铁飞驰、危化事故、滑雪赛事、城市街景等四个场景来为学生提供反复练习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实验环境与条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①课前预习

仿真平台24小时向学生开放,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需在规定的时限内,登录仿真平台进入“预习”系统预习实验。

②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环节,主要聚焦实验对应的无人机摄影摄像理论知识,包括无人机功能、飞行规定、飞行注意事项、无人机摄影摄像的基本镜头、典型的无人机拍摄手法等内容。

学生在理论学习、预习后,需基于实验教学平台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后,方能进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进行操作。

③实验操作

进入虚拟仿真系统后,操作内容以无人机摄影摄像技能训练为核心,包括11种基本镜头的摄影摄像练习及6种综合场景拍摄训练。

④评价总结

在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中,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价打分。并在课堂上反馈给学生。除了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展示及分析外,还应根据实验中出现的不当操作及作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无人机摄影摄像的核心技能。

3.实施效果

本项目严格遵循“能实不虚、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实验要求,通过“引导式、开放式”的翻转课堂,将“课前预习”、“课上练习”、“实验数据全程记录及评价”相结合,通过交互式实验平台,完成智能化学习。

目前本项目共计服务学生人数4000余人,除满足本校传播学专业教学需求外,该项目还向重庆交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及辽宁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开放共享试用。在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受到了一致好评。此外,威士达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也将该项目用于相关人员的培训,社会反馈良好。